跳到主要內容

我是天空裡的一片雲,偶而投影在你的波心 - by 汪詠絮

有緣來到加拿大,在溫哥華當個業餘畫家,真的很幸福。北國的天氣,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分明。「春有百花,秋有月,夏有涼風,冬有雪。若無閑事掛心頭,便是人間好時節。」 有好的心情,才能夠靜下心來,欣賞大自然的美景。萬物靜觀皆有情,一草一木、一石一鳥、一筆一畫,從無到有,是一種生命的展現,心靈的釋放,享受創作的過程,表現生活中所能看到、感覺的一切。 過去這些年來,即使工作再忙,每到假日,總會與葉憲年好友相約,到盧月鉛老師的畫室,一起學習作畫。我們聽著音樂,談畫也談心。風和日麗的午後,搬張凳子,坐在庭園裡,望著藍天、白雲、品茗、作畫,院子裡的花草、樹木、雞鴨、天鵝,都成了我們的畫裡的主角。偶而也會到海邊寫生,綠綠的山,伴著藍藍的海,棉花糖似的朵朵雲彩,讓人滿心歡喜,只想抓住剎那的永恆。

我的一生,潛移默化,影響我最大的人,是我蘭心蕙質的母親。手邊還留有母親畫畫的手稿,一手清秀的字跡。夜深人靜時,翻翻畫冊,有無盡的思念。記得小時候,每天下午電視播放卡通影片的時間,媽媽總是開放大廳,歡迎街坊鄰居的小朋友來家裡,每次都笑咪咪的端出親自烘培的小點心,請大家品嚐。那時候電視機尚不普遍,那下午的時光,便成了小朋友們最期待的一件大事。媽媽溫柔的氣質,靈巧的手藝令人懷念,各式年節糕點,都親力親為,並分享親朋好友。從小到大沒有聽她對任何人說過重話,對人對事,總是往好處看。媽媽常說 “女人似水”,不只是要柔情似水,還要有韌性,能適應各種環境,水放入什麼樣容器,就變成什麼樣的形狀。 “做 什麼,像什麼” 成了我努力的目標,母親的教誨深植我心。從母親身上,我學到了很多作人處事的道理,也懂得了什麼是 “分享”。

東海大學畢業後就一直在銀行界服務。因缘結識了幾位德高望重的藝術界大師,進而拜師習藝。在此,感謝金一如、李光啟、于琬君等教授在書法篆刻及水墨畫的指導。他們溫文儒雅、正直誠懇的長者風範,更是讓人敬佩。還有李裕寬教授,每當我有文學方面的“疑難雜症”只要一通電話,李教授都立刻為我 “解惑也”。同時特別感謝盧月鉛老師一直以来不斷的鼓勵 和指導。

在此附上兩幅較早期的水彩畫作-“問世間情是何物?” 的皇冠鶴〈CROWN〉及”雪雁“ 和大家分享。皇冠鶴曾經養在盧老師的庭院裡。鶴的體態流美,形象飄逸,有情有義,是世間少有一夫一妻的動物。這對皇冠鶴非常懂人性,你跟牠打招呼,說聲“GOOD MORNING”,牠們也會立即跳躍的鞠躬、敬禮,歡迎你的到來。古代詩人,不乏愛鶴、養鶴者。白樂天自詡「靜將鶴為伴,閑與雲相似」,其愛鶴之情可見。我將之收進畫中,獻給天下有情人。

汪詠絮







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迎春納福寫春聯活動 2024.1.27

迎接2024甲辰龍年, 校友會將於2024年1月27日星期六舉辦『 2024迎春納福寫春聯 』活動, 邀請加西書畫名家甘錦城老師指導 ,歡迎各位邀請親朋好友參加。 名額有限,請儘速報名 。 時間:2024年1月27日 星期六 下午 1:30 - 4:30 地點:台加協會8853 Selkirk St, Vancouver 費用:成人 $10,學生及兒童 $5 付款方式:現場付款或轉帳  轉帳email:  TFGHAA-CA_comm@live.ca   歡迎攜伴參加 請盡量自備毛筆 報名連結  

[2024 台加藝文節] 北一女樂儀旗隊即將訪溫表演

北一女樂儀旗隊即將遠征加拿大參加卡加利牛仔節,經過多方安排,我們順利邀請到樂儀旗隊停留溫哥華,參加由台加文化協會主辦的台加藝文節,在加拿大國慶日為溫哥華的朋友們帶來精彩的表演,歡迎各位蒞臨欣賞! 時間:JULY 1, 2024 表演共有兩場,12:00PM  & 1:00PM 地點:溫哥華女皇劇院廣場 QUEEN ELIZABETH THEATRE PLAZA 650 Hamilton St, Vancouver 

【尋找小綠綠】 那一年,我們北一女三敬 (1988級的三十重聚)

那一年,我們北一女       三敬 青春飛揚寫在臉上 人生的旅程才正要啟航   記憶,是一條長河;青春,像水珠與陽光交織的彩虹。當你以為逐漸淡忘青春的模樣,一個浪花襲來,水沫四濺虹霓共舞,塵封的記憶霎時甦醒。 不久 前幾位同學在臉書巧遇,你一言我一語憶起當年北一女的生活點滴,也激發了無限好奇心,其他同學如今安在?拜同學鍥而不捨電話追蹤,和社交網路強大的搜尋功能, 民國七十七 年 ( 1988 年 ) 北一女三年敬班的同學,陸續在臉書重逢。 每天臉書湧入數十條同學訊息,急切又熱絡,彷彿想彌補闊別 了近三十 年的空白。 在那個聯考錄取率只有 13% ,大學還是名副其實窄門的年代,我們竭盡所能在升學壓力下,尋找一些屬於十七歲的樂趣:軍歌比賽、科學展、壁報、朗誦、游泳、大隊接力、籃球、排球。甚至到了高三,我們依然不改其樂,是全校少數幾個高三班級,還興致勃勃加入校慶攤位。 1987 - 88 年,台灣正經歷從封閉到開放,從單一走向多元的關鍵時刻。 1987 年解除戒嚴令,年輕的我們也許並不瞭解當時黨禁、報禁開放的意義,只知道報紙不再只有三大張,街頭社會運動變得更頻繁,民進黨從一個非法組織變成合法政黨。 與我們最切身相關的莫過於解除髮禁,從此女生髮型不再是耳下三公分的西瓜皮,證明頭髮的長短與頭皮下的東西無關;軍教意味十足的區隊長、區隊副,也正式更名為班長、副班長。 每年雙十國慶閱兵典禮的傘帽排字,是屬於那個年代高中生的特殊記憶。北一女的學生,共同排出「中華民國萬歲」那個「歲」字;我們悄然不知的是,「中華民國」的意涵,在往後二十年發生巨大變化,每逢選舉就成為藍綠政黨煽動群眾、保本固票的大力丸。 1988 年蔣經國去世,儘管距離聯考只剩三個月,班上同學乃至成千上萬的考生,還是跟隨學校老師前往忠烈祠謁靈,還記得我們在寒風瑟瑟的大直路上排隊八小時,心裏惦記著書唸不唸得完?明天的考試怎麼辦? 蔣經國沒有機會看到,他臨走前心存一念之仁,開放大陸探親,讓百萬老兵得償返鄉祭祖心願,後來促成兩岸通郵、通航、通商,海基會、海協會、國台辦、陸委會陸續成立。二十多年後的今日,兩岸政策早已凌駕內政、外交,直接影響台灣經濟命脈。 我們卻有機會目睹, 1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