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電影『刺客聶隱娘』觀後感

2015溫哥華電影節VIFF 924日至109日展開,最受本地華人和外國友人注目的,當然就是甫得到坎城影展最佳導演獎的、由侯孝賢導演執筒的『刺客聶隱娘」- The Assassin。我對於聶隱娘的傳奇略知一、二,都是高中大學時概讀唐人傳奇時的印象,30年後已經模糊沒什麼記憶了。這一次觀看電影前先不複習,純粹以一個素人進場崇拜侯孝賢導演,順便想知道西方人在完全不瞭解故事時代背景下,他們如何觀看這一部電影。

電影一開場6分鐘完全是黑白,在只有英文字幕中去猜測演員大概在說什麼,但是我被畫面震撼感動了,  6分鐘長鏡頭幾乎是沈靜的,慢慢拉開轉為彩色才打出本片標題,原來侯孝賢賢導演是以一頁一頁的書在敘說電影,畫面美麗安靜令人窒息,不說話才感受到張力,突然有黑澤明武士電影的感覺,不同的這是屬於中國的武俠電影,而且有強烈的感覺這是一部沒有刀光劍影的武俠電影,心靈的招數高過有形的劍招。


在完全不記得故事內容背景中,慢慢去猜測劇中聶隱娘中人物的關係,聶隱娘從小被痛恨藩鎮割據的道姑劫走,功夫練成後送回聶家,主要的任務是刺殺原有婚約、青梅竹馬的藩主表哥田季安。刺殺的行動中聶隱娘故意留下了訂定婚約的信物玉玨,從田季安與小妾對談中,和聶隱娘偷聽時臉上線條鬆動,看出了兩人的感情,似乎已鋪下聶隱娘最終無法動手殺青梅竹馬表哥的結局。中間穿插了田季安元配元氏為了鞏固原本家族地位的神怪手段,聶隱娘為了救父親與舅舅俐落出手,在幫父親療傷中聶隱娘緩緩說出了道姑告訴她青鸞的故事,這一段是隱娘台詞最多的一段,表示她雖然從小被當成無情殺手培養,內心對情感的冀盼與矛盾的對峙還是在的。磨鏡少年和村人救了聶隱娘父舅一事雖然輕筆著墨,但是從聶隱娘可以在磨鏡少年前裸露香肩 ,看出兩人關係,並為後來一起隱身鄉林暗藏伏筆。在聽不清楚的台詞中,配上一頁頁美麗畫面的書頁,看完侯孝賢導演說故事,故事說的不是很清楚,但是表達出了武士的生命哲學,誰說電影就要演出完整故事? 就像電影中高手過招時,事先完全沒有招式動作,但是一出手乾淨俐落,生死立見。舒淇飾演的聶隱娘是她從影以來最醜的裝扮,但是我看到了最美麗的舒淇。
回家後再把唐人傳奇的聶隱娘故事溫習了一次,聶隱娘乃唐真元中,魏博大將聶鋒之女。十歲時被一女尼強行帶走,五年後送回,父親問她所學,答曰無它也。一日正值一磨鏡少年及門,聶隱娘說此人可與我為夫 ,所以嫁了磨鏡少年。至唐元和年間,魏帥與陳許節度使劉昌裔不合,命聶隱娘刺殺之。在一次刺殺任務中聶隱娘折服暗殺對象劉昌裔,自擇明主,反為其效命。元和8年劉昌裔入朝,聶隱娘遁入江湖,於劉昌裔死之際,乃至靈柩悼哀,並告知劉之子將有災難發生,後遂不知去向。由於是傳奇故事,所以過程中有許多荒誕詭異之敘述。

細看其實也與侯執導之刺客聶隱娘不儘相符,侯孝賢只是藉由聶故事架構,敘述一段充滿美感但是心靈糾結的生命哲學故事,片中畫面絕美,本身就是十足藝術品。更令人高興的是台灣有這麼棒的電影團隊,對於取景的堅持與衣物背景的考究精緻,令人嘆為觀止。本片應該獲得坎城最佳影片才對。

康燕青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迎春納福寫春聯活動 2024.1.27

迎接2024甲辰龍年, 校友會將於2024年1月27日星期六舉辦『 2024迎春納福寫春聯 』活動, 邀請加西書畫名家甘錦城老師指導 ,歡迎各位邀請親朋好友參加。 名額有限,請儘速報名 。 時間:2024年1月27日 星期六 下午 1:30 - 4:30 地點:台加協會8853 Selkirk St, Vancouver 費用:成人 $10,學生及兒童 $5 付款方式:現場付款或轉帳  轉帳email:  TFGHAA-CA_comm@live.ca   歡迎攜伴參加 請盡量自備毛筆 報名連結  

[2024 台加藝文節] 北一女樂儀旗隊即將訪溫表演

北一女樂儀旗隊即將遠征加拿大參加卡加利牛仔節,經過多方安排,我們順利邀請到樂儀旗隊停留溫哥華,參加由台加文化協會主辦的台加藝文節,在加拿大國慶日為溫哥華的朋友們帶來精彩的表演,歡迎各位蒞臨欣賞! 時間:JULY 1, 2024 表演共有兩場,12:00PM  & 1:00PM 地點:溫哥華女皇劇院廣場 QUEEN ELIZABETH THEATRE PLAZA 650 Hamilton St, Vancouver 

【尋找小綠綠】 那一年,我們北一女三敬 (1988級的三十重聚)

那一年,我們北一女       三敬 青春飛揚寫在臉上 人生的旅程才正要啟航   記憶,是一條長河;青春,像水珠與陽光交織的彩虹。當你以為逐漸淡忘青春的模樣,一個浪花襲來,水沫四濺虹霓共舞,塵封的記憶霎時甦醒。 不久 前幾位同學在臉書巧遇,你一言我一語憶起當年北一女的生活點滴,也激發了無限好奇心,其他同學如今安在?拜同學鍥而不捨電話追蹤,和社交網路強大的搜尋功能, 民國七十七 年 ( 1988 年 ) 北一女三年敬班的同學,陸續在臉書重逢。 每天臉書湧入數十條同學訊息,急切又熱絡,彷彿想彌補闊別 了近三十 年的空白。 在那個聯考錄取率只有 13% ,大學還是名副其實窄門的年代,我們竭盡所能在升學壓力下,尋找一些屬於十七歲的樂趣:軍歌比賽、科學展、壁報、朗誦、游泳、大隊接力、籃球、排球。甚至到了高三,我們依然不改其樂,是全校少數幾個高三班級,還興致勃勃加入校慶攤位。 1987 - 88 年,台灣正經歷從封閉到開放,從單一走向多元的關鍵時刻。 1987 年解除戒嚴令,年輕的我們也許並不瞭解當時黨禁、報禁開放的意義,只知道報紙不再只有三大張,街頭社會運動變得更頻繁,民進黨從一個非法組織變成合法政黨。 與我們最切身相關的莫過於解除髮禁,從此女生髮型不再是耳下三公分的西瓜皮,證明頭髮的長短與頭皮下的東西無關;軍教意味十足的區隊長、區隊副,也正式更名為班長、副班長。 每年雙十國慶閱兵典禮的傘帽排字,是屬於那個年代高中生的特殊記憶。北一女的學生,共同排出「中華民國萬歲」那個「歲」字;我們悄然不知的是,「中華民國」的意涵,在往後二十年發生巨大變化,每逢選舉就成為藍綠政黨煽動群眾、保本固票的大力丸。 1988 年蔣經國去世,儘管距離聯考只剩三個月,班上同學乃至成千上萬的考生,還是跟隨學校老師前往忠烈祠謁靈,還記得我們在寒風瑟瑟的大直路上排隊八小時,心裏惦記著書唸不唸得完?明天的考試怎麼辦? 蔣經國沒有機會看到,他臨走前心存一念之仁,開放大陸探親,讓百萬老兵得償返鄉祭祖心願,後來促成兩岸通郵、通航、通商,海基會、海協會、國台辦、陸委會陸續成立。二十多年後的今日,兩岸政策早已凌駕內政、外交,直接影響台灣經濟命脈。 我們卻有機會目睹, 1...